首页

苏曼女王百度云

时间:2025-05-26 01:13:52 作者:文化强国建设谱写时代华章 浏览量:23727

  不久前,在湖北襄阳,来自匈牙利匈中双语学校的学生们,开启了一趟“熟悉又陌生”的文化之旅:了解襄阳美景、美食和科技发展;同中国学生一起打排球;穿汉服游唐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虽然距离中国几千公里远,匈中双语学校的学生们从小就喜爱中文以及中国文化。

△匈牙利学生与襄阳三十六中学生友好交流。

  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匈中双语学校家喻户晓。学校坐落在多瑙河畔,成立于2004年9月,是中东欧地区唯一一所使用中文和所在国语言教学的公立全日制学校。

  这些年,匈中双语学校的“学位”变得十分紧俏,甚至“一位难求”。2019年共有90多名学生报名,最终只有27人成功入学就读。

  在很多当地学生心中,“学习中文是一件如此美丽的事”。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2011年,正读一年级的匈中双语学校学生胡灵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中文朗读比赛。她一边说,一边表演,给评委留下了深刻印象。

  笔记写满本子,每周都比别的同学多写两篇作文,请中文老师评讲……2022年11月,胡灵月凭借十多年的努力在高级汉语高考中获得了好成绩。

△匈中双语学校的学生胡灵月(左一)、宋智孝(右二)学习中国茶文化。

  在匈中双语学校读书的宋智孝,爱看中国电视剧,喜欢中国文化。她能背诵剧中的一些台词,有时还会找来相应的中文原著阅读。通过课堂内外的努力,宋智孝同样收获满满。

  2023年春节前夕,胡灵月、宋智孝代表全校学生致信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教授,按照中国风俗拜年,讲述在校学习中文12年的感受,表达将来到中国上大学、为匈中友好作贡献的愿望。

  不久后,她们就收到了习近平主席的复信。

  “得知你们长期坚持学习中文,立志为中匈友好作贡献,我为你们点赞。”在复信中,习近平主席勉励道,“欢迎你们高中毕业后到中国读大学,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匈牙利青少年喜欢上中文、学习中文,有机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更多地了解当今中国和中国的历史文化,努力做传承发展中匈友好事业的使者。”

△匈中双语学校学生绘画作品

  在信中,习主席还特别提到了2009年在匈中双语学校同师生们交流的情景。

  2009年10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匈牙利期间,曾到匈中双语学校考察。从那时起,习近平主席就与这里的师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当时天气降温,习主席怕孩子们着凉,还特意嘱咐他们赶紧回到室内。他一直对孩子们微笑,亲切地与他们聊诗句和儿歌。”说起习近平主席十几年前的那次来访,匈方校长埃尔代伊·苏珊娜依然历历在目。

  匈中双语学校成立之初只有4个年级87名学生。那时,学生家长多是在匈牙利工作和生活的中国人。2023年,这所学校学生人数是成立之初的6倍多,已达530余名,大部分都是以匈牙利语为母语的学生。

  “学位”紧俏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匈牙利持续掀起的“中文热”和“中国热”。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信中所说,中匈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两国人民传统友好,人文交流日益密切。

  近年来,匈牙利人对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不断高涨。中文纳入匈牙利国民教育体系,青少年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就可以选择中文作为第一外语参加升学考试。目前,匈牙利已经拥有5所孔子学院,培养了大批中文专业人才。

△2023年7月,匈牙利匈中双语学校师生代表团来到江苏参加“锦绣江苏”青年交流项目。

  匈中双语学校受到当地人青睐,也源于两国日益紧密的合作交流。一些匈牙利家长因为与中国有业务往来,基于发展前景选择把孩子送到匈中双语学校学习中文。

  在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中匈关系快速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成果丰硕。

  今年2月,习近平主席致电祝贺舒尤克当选匈牙利总统。习主席指出,我高度重视中匈关系发展,愿同舒尤克总统一道努力,赓续两国人民传统友谊,深化两国政治互信和各领域交流合作,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引领中匈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

  匈牙利是同中国彼此信赖、合作共赢的好朋友、好伙伴,友好和合作始终是中匈关系发展的主旋律。

  今年是中匈建交75周年。习近平主席即将首次对匈牙利进行国事访问,释放出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积极信号。展望未来,中匈将继续做相互支持的真朋友、发展繁荣的同路人、相知相亲的好伙伴。

  监制丨耿志民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执笔丨程昱

  视觉丨江雨航

【编辑:田博群】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新疆石河子市举行冬季文旅政策新品推介会

3月22日电 据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消息,2024年3月18日至19日,第一届“中瑞全球可持续治理研讨会(Sino-Swedish Colloquium on Global Sustainability Governance)”在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举办。本次研讨会由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瑞典隆德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商贸法系以及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国际环境法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来自瑞典外交部、瑞典驻华大使馆、瑞典隆德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瑞典哥德堡大学、瑞典瓦伦堡人权与人道法研究所、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代表处武汉办公室、中国生态环境部、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与创新所、厦门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北京大成(深圳)律师事务所以及武汉大学的三十多名中外专家学者齐聚珞珈山,围绕实现碳中和的全球治理路径,共话全球合作。

聚力优势产业 壮大现代产业体系

1994年,侯嘉毅的父亲来到宁德创办宁德侯泰清洁用具有限公司。从小就和生产车间“打交道”的侯嘉毅,1997年也来到宁德参与企业经营,2004年接替父亲任公司总经理。

内蒙古扎鲁特旗广袤草原上的秋收图

杭州3月28日电 (王逸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各地的共同主题。于新经济领域表现抢眼的杭州,如何进一步实现生产力“更新”?透过今年以来该市的一系列动作,便能初见端倪。

世界爱上中国节

湘江科学城智能传感和网联产业基地位于岳麓高新区,是湖南湘江新区加快培育智能传感和网联产业的综合性孵育平台。基地以5万平方米科创空间为载体,聚焦成果转化、初创孵育、创新平台三类孵育对象,提供场地支持、资金赋能、技术对接、人才服务、场景支撑等10大科创服务,以“高校院所+基地+基金+科创服务”的创新创业生态,赋能带动智能传感和网联产业跨越发展。

中方就日美“2+2”会议等消极动向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